您现在的位置:健康网 >> 护理天地>> 正文

糖尿病患者如何安全过冬

2017/2/3 15:32:04

   陈丽.jpg

   陈丽,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山东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及再生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副总干事长,中国内分泌代谢医师学院副院长,山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糖尿病杂志》等杂志编委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等杂志审稿专家。带领学科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及山东大学985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领衔成立山东大学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并获批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


    现在糖尿病人口患病率成人是10%左右。这10%的人多数是50岁以上的人群。这些人群由于疾病的特点,到了冬天,由于血管受温度的影响,会产生一些相应的收缩。糖尿病本身就是影响血管的疾病,影响到大血管、微血管。冬季即便人在室内,温度没有室外那么低,但是仍然会受天气的影响。病情会加重,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等症状也会有加重的趋势。冬季来临,糖尿病患者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熬冬”。为何糖尿病患者的冬天更加难熬呢?原来,在一般情况下,冬季的血糖要比春秋两季高。糖尿病最容易在冬季复发或加重,应特别注意保健才行。

    冬季寒冷的气温还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易使血糖升高、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使血压升高,激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心病症状加重,诱发心绞痛等。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冬季更应特别注意做好养生。

    御寒保暖:老年糖友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对糖尿病患者会有不少影响,应注意防范。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易使血糖升高、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使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和由此导致的死亡率将大大增加。如每年“寒流”袭来时,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便会发生不良生理反应,如血糖、血压升高,从而出现心肌梗死、脑梗塞和脑出血发病率明显升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御寒,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注意保暖。平时要通过积极的锻炼,提高机体抗寒和抗病能力。

    情绪稳定:避免负性情绪影响

    过度的喜、怒和悲伤,使情绪出现波动,与糖尿病有着密切而微妙的内在联系,此时交感神经兴奋,不但可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进入血液,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同时会导致心脑血管局部痉挛,使得局部血管供血不足,进而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产生急性心肌梗塞或者急性脑血管病的严重后果。所以糖尿病人应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负性情绪影响,保持情绪稳定。

    治疗期间如出现其他疾病并需要药物治疗时,应找医师或药师咨询,避免合并用药时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节制饮食:糖友冬季可多喝汤

    天寒地冻,人们的食欲大增,再加上各色美食引人垂涎。面对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在此情况下,糖尿病人必须牢记,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冬天气温下降,出汗减少,容易导致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人们食欲大增,这也是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科学饮食方案,控制主食,忌食甜点。有饥饿感者,可增加副食如豆制品、乳制品,多吃新鲜蔬菜,以满足机体需要。糖尿病人还要养成冬季多喝汤的习惯。鸡汤、排骨汤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可溶性高,易于吸收,可以有效增强抵抗力。还要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取,适量食胡萝卜、油菜、菠菜、绿豆芽、枣、核桃仁等。

    注意护脚:晚上睡觉穿双宽松的袜子

    糖尿病人,多有血管功能不全和神经病变,造成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营养障碍和局部感觉迟钝,足部的皮肤破损或癣感染等,均可发展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甚至发展成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坏疽,而血液循环不良和神经的损伤在冬天易引发冻疮。如果患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睡觉时不要用热水袋或热宝取暖。最好选购几双宽松舒适的袜子,睡觉时可以穿上用于脚部保暖。同时要防止跌伤,积极治疗足癣,免用手撕脚皮和擦脚趾止痒,以防皮肤破损招致化脓性细菌感染。

    多晒太阳: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并发出现骨质疏松症,而骨质疏松症对于糖尿病患者是一个巨大的危害,不但引发病人全身疼痛,不能运动,甚至引起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冬天由于户外气温降低,大多数糖尿病人减少了户外运动的时间,这样接触阳光的机会就减少,而经常晒太阳是预防骨质疏松一个极为重要的措施。所以,糖尿病人在冬天要多晒晒太阳。

    另外阳光是一种电磁波,犹如一种天然的“兴奋剂”。阳光辐射到人体会造成一系列有助于糖尿病人的生理变化,如红外线“热”的作用,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紫外线的作用可以使黑色素氧化,皮肤中维生素D和组胺增高,胃酸分泌增加。还会使血液中血红蛋白、钙、磷、镁等含量上升。

    合理运动:冬季锻炼别起太早

    运动锻炼分为有氧运动、力量运动和拉伸型运动,这三种类型。一次较为理想的运动会在一次锻炼中包含这三种类型的运动。

    比如说有氧运动,多数人认为必须是在室外,其实在屋里,有一些宽敞的楼道或者是其他的室内宽一些的地方。反复来回走上二三十分钟,也会达到相当好的锻炼效果。你一边看电视一边走也是很有乐趣的。这时应保证居室的通风,因为人在运动的时候吸氧量大幅度提高,如果窗户都不肯开,运动效果要大打折扣。如果南北对流的话开了会更好一点。

    冬天室内适当通风,比如每2小时开一次窗户,每次通风10分钟(具体时间和频率应根据当时当地的气温决定。总之,如果在保证室内空气比较新鲜的情况下,室内运动的效果也不错。

我认识一位朋友,他看电视的时候,家里地方小,他干脆就踢腿,看完新闻联播,他也踢得大汗淋漓了。这一踢血糖也会好很多。看电视的时候除了踢腿锻炼下肢,还可以练哑铃等锻炼上肢,还何以做一些保健操,甚至在室内打打太极拳。这些都是既方便有有效的锻炼方法。如果因为室外冰天雪地就放弃运动,那就丧失了锻炼身体,抗争疾病的大好时机。希望大家能够坚持每天锻炼,坚持每天把不能在室外做的运动在室内补回来。

    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一环,也是冬季增强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的措施,在冬季运动需控制好几大要素:

    第一,运动时间不能太长。有的老人觉得运动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其实是一种误解。运动时间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随时调整。

    第二,运动的节奏自己要学会控制。冬季锻炼应该从运动量小、运动时间短的活动开始,不要上来就给自己加码,免得身体出现不良反应

    第三,运动的时间、天气和地点要选好。 早晨锻炼时间不要选得太早,一方面冬天白日时间短,摸黑出门锻炼,老人眼神儿不好,可能会比较困难。另外,起得太早,睡眠时间不够,再加上大量运动身体也受不了。避免在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中锻炼。

    第四,运动的准备要充足。不仅热身活动要做好,而且运动时要穿宽松、舒适、容易增减的衣服。锻炼时不宜忽视保暖。开始锻炼时不应立即脱掉外衣,等身体微热后再逐渐减衣,锻炼结束时,应擦净身上的汗液,立即穿上衣服,以防着凉感冒。

    最后,特别要提醒,老人锻炼最好结伴而行,带上手机之类的通讯工具,不要单独行动。有病的老人要带上对症的抢救药物,如扩张血管的、预防冠心病突发的。如果在运动中觉得自己突然开始心慌、胸闷、出虚汗,应该停止运动,就地休息,千万不要强努。


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
返回顶部